2008年12月26日

消費卷新聞稿

人民無大小 貢獻一樣多
新移民要安定就業 也要消費劵!


行政院長劉兆玄方於18日下午1點10分親自召開記者會宣布,為了刺激消費,行政院研擬發放消費券。劉揆指出,消費券將以中華民國國民每個人為發放對象,每人發放額度為3,600元,整體預算需829億,將以特別預算來推動。對於這樣的一次性發放消費劵政策,是否能夠達成刺激消費的目的,我們感到存疑。這樣的政策,充其量也不過增加了0.64%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數字,對於消費的刺激,實在有限。同時,經濟不景氣的憂慮與壓迫,小老百姓首當其衝,3,600元無法解決失業的恐懼與對未來的焦慮,消費劵一次性的效果顯得荒謬。829億的效益有多大?可以做什麼?政府為什麼不進行平抑物價政策或是社會型企業的嚐試?反而只是一味短視地因應眼前經濟慘況,炒短線賞給人民甜頭吃,真實情況卻是人民先跟國家舉債,人民自己跟自己借錢,寅吃卯糧。將來,人民還得要用自己的稅金償付目前的「消費劵欠債」。


又,爲了刺激國內消費,內政部決定發給每個人3,600元的消費券,但是卻限定需具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的人才能領。我們訝異的是,政府仍就以狹隘的「國族主義」思維來界定誰是國人,誰可以享受這個消費劵?目前全台灣有四十萬的婚姻移民,其中有二十八萬二千多人仍尚未取得身分證。這些透過婚姻形式進入台灣的婚姻移民,多半都處於台灣社會底層,打拼勞動以維持家計與生存。3,600元的新台幣對於這些底層家庭,當有大大挹注;然而,這些尚未取得身分證的新移民家庭,將因其配偶沒有台灣身分證而喪失了領取3,600元消費劵的資格;諷刺的是,她/他們卻是真實地在台灣底層兢業生活,跟台灣家人共同奮鬥。政府的消費劵不發給這些婚姻移民,等於是掠奪這些基層人民和他們家庭的基本生存權,處罰了這些新移民家庭。

相較於馬英九長期在美的女兒馬維中,以及有錢卻無需繳一毛稅的高科技富賈巨商,這些國際家庭,與我們其他所有國民一樣辛苦工作,誠實繳稅。請問政府憑什麼對他們有差別待遇?又,現在因為沒有身分證而不給這些新移民享受「消費劵」,這些新移民卻將與我們共同分擔未來的「消費劵欠債」。這完全違反社會公平正義原則。再者,消費劵的捐出還可以為富人抵稅,相較於,政府對於「準台灣人」的婚姻移民,卻斤斤計較一紙「台灣身分證」,充分反應了「排他」式的保守顢頇心態,我們主張對於婚姻移民應該享有準國民待遇,一視同仁,我們拒絕「消費劵歧視」,人民無大小,貢獻一樣多,新移民也應該享有消費劵。

我們痛斥面對經濟不景氣,卻無法提出良方的「九劉政府」!我們要一個真正可以讓國際家庭安定就業的社會環境,我們更反對在消費劵的政策上,玩弄國族歧視與差別待遇。


行動團體: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南洋台灣姐妹會、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天主教嘉祿國際移民組織台灣分會、基層勞動家長協會、基隆市失業勞工保護協會、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蘆荻社區大學、黑手那卡西

新聞聯絡人: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 張育華0911350250 李丹鳳0911757125

新移民要消費券 行政院:會整體考量



台灣國際庭互助協會20日到政院陳情,要求尚未取得身分證的28萬名付出勞力並繳稅的外籍配偶,也能領取消費券。(王爵暐攝)


沒身分證沒消費券 外籍配偶抗議

更新日期:2008/11/20 12:16 張惠民


消費券還沒發,就得先面對一連串問題。因為一大早,連外籍配偶也帶著小孩站出來抗議,她們說,在台灣生活已經好幾年,卻沒有身分證,注定拿不到3600。希望政府能夠重視新移民的權益,別把她們給排除在外。
抗議民眾:「人民無大小!貢獻一樣多!我們也要消費券!」
溫度驟降的冬日,卻連小小朋友也出門抗議,因為消費券發放在即,但他們的媽媽,外籍配偶們,恐怕拿不到這3600的紅包。
外籍配偶丈夫:「我覺得我老婆來到台灣,她不只是提供了家務,同時也提供了台灣的一些勞務,她雖然有所得是沒有錯,可是她也是一樣要參加勞保,可是大家知道說,這一次有消費券的時候,為什麼沒有拿身分證,就沒這個資格。」
不能拿,因為在法律上,她們還不是中華民國國民,而40萬名外籍配偶中,至今有28萬多人仍然沒有身分證。外籍配偶阮美華:「政府叫我們,一定要有42萬(財力證明),我們才可以辦到身分證,現在又來了,又可以申請補助3600之後,又說我們外籍沒有身分證,不能拿到錢,為什麼對我們沒有公平。」
行動劇:「我現在在看守所,可是我一家十口,我也是有消費券,不公平!」
諷刺陳前總統收押,一家人卻還能拿3萬6千元的消費券,遞交陳情書,新移民期待爭取權益,讓消費券能夠雨露均霑。
更新日期:2008/11/20 12:27

新移民要消費券 行政院:會整體考量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20日電)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等團體今天抗議新移民「有義務、沒福利」,被排除發放3600元消費券;行政院代表指出,消費券特別條例草案及發放對象仍在研議中,會整體考量。
3600元消費券如何使用成為熱門話題,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人民火大聯盟、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等社團數十人上午到行政院前抗議,高喊「人民無大小、貢獻一樣多」、「反對政策歧視新移民」、「新移民有納稅義務,沒有權享福利」口號,要求行政院將新移民納入消費券發放對象。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執行秘書吳淑娟指出,全台灣目前有約40萬的婚姻移民,至今還有28萬2000人未取得身分證,但絕大多數都在傳統產業、早餐店等地方付出勞力,對台灣的經濟穩定大有貢獻,行政院發放消費券若惡意排除新移民,等同懲罰新移民家庭。
火盟發言人賴香伶表示,消費券使用範圍原本不考慮納入攤販,結果攤販吵一吵就納入了,攤販未繳稅,新移民工作大多數還要繳稅,要共同負擔國債,政府施政不能麻木不仁,欺負沒有聲音的新移民。
吳淑娟等人還說,連涉貪污在押的前總統陳水扁,還有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都有資格領取消費券,真正在基層辛苦打拚,最需要消費券的新移民家庭若因身分問題無法領取,這是政府公然玩弄國族歧視與差別待遇。
對吳淑娟等人的抗議訴求,行政院派出第五組一位諮議出面代表接受陳情書,他承諾會將陳情書轉達,同時強調現在包括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草案、發放對象等都還在研議中,尚未定案,行政院一定會基於公平角度整體考量。971120

2008年8月12日

2008.3-6 第一期台語班,學員心得

台語班班長 羽佩
協會過去一年主要是開設中文課程給外籍姊妹,在與學員接觸後發現他們有學習台語的需求。有姊妹反應老公平日外出工作,白天都是跟公婆相處,但公婆只會講台語,自己不會講的話根本沒辦法溝通;也有做生意的姊妹說,鄰居來買東西都講台語,我也要會講啊!另外,有姊妹表示要外出到市場買菜,大部分都在講台語,所以要把台語學起來。
於是協會在今年3月-- 6月開設了台語班,效果非常好,原先一班只招收20人,但最後共有25人結業,許多人在開課後的前2、3次還臨時到公所報名,各國籍的姊妹都來學台語,包含越南、緬甸、柬埔寨、中國大陸。看到不少人是從一個字都聽不懂,到還來慢慢跟上,而且12次的課程,至少有4次是下著大雨,還是有很多人全勤,這種認真的態度令我非常感動!
我特別邀請曉麗寫了篇心得,因為我看著她從完全聽不懂台語到後來會聽,和說些教過的簡單對話且從不缺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下大雨的幾次課,也許老公心疼她下大雨出門麻煩又不方便,要她在家休息就好,她還回老公說:「只是下雨又不是下刀,我還是要去上課。」

台語班學員心得 曉麗
屈指算算我來臺灣已經8個多月了,回頭看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想想剛來的那段日子整天天亮後盼天黑,巴不得一覺睡醒就過掉了一年。沒有工作,沒有親人,沒有朋友身處異鄉的日子真的很難過。用度日如年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我是去年底過來這邊的,剛來的時候還真的不習慣,我老公是南部人,父母早就過世了,姐妹都在南部。老公上班了就我一個人在,街坊鄰居我一個都不認識,只能自己呆在家裏上網跟大陸的朋友聊聊天,玩玩遊戲。那段日子老公也儘量抽時間陪我到附近的地方走走看看,讓我熟悉環境。甚至怕我一個人在家悶連上班偶爾也會帶上我。儘管這樣我還是悶得不行,我是個性格很開朗的人喜歡熱鬧,喜歡有朋友。這樣的日子我受不了,經常為了小事跟老公鬧彆扭,生氣,還整天吵著要回去。搞得老公也拿我沒轍。後來他同事跟他說去公所看看有沒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學學的,這樣一來可以打發我無聊的時間,二來可以結識些朋友。老公問我意下如何?我當然樂意啊!就這樣,我去了由三重市公所主辦,家庭互助協會所承辦的新住民生活融入班,也就是台語班。
(老師讓同學上台演練。筆者為右邊的學員。)


台語課一共12堂,每週禮拜一晚上6:30-9:30。我去的時候已經上了一堂課了,班上共有20多個學生,大部分都是來自越南的,我們大陸的才7個。台語老師是個非常親切且幽默風趣的人,她就是劉千銘老師啦。還有一位長得很漂亮笑起來還有兩個甜甜酒窩的女生羽佩是來協助千銘老師的。我自認為我的語言接受能力是不錯的,在學了台語後這種自信隨之消失了。可以想像台語的難度,我們國語是4音,而台語是8音,要想學會還真的很難。不過在千銘老師非常耐心的教導下我從一個字都不會聽,更別說開口了。到現在的會聽一部分甚至還會講些簡單的詞句。不僅這些,在台語班我還學會了唱台語歌包粽子呢!真的很感謝千銘老師及羽佩!謝謝你們!辛苦了! 自從進了台語班後,我的日子變得充實了許多。除了上臺語課還去了慈濟學做齋菜,這都讓我認識了不少朋友。偶爾跟她們出去逛逛街,吃吃東西,相互串串門子,聊聊天。真的是很開心!

2008年8月8日

記第一屆「酷炫文化成長營」

記第一屆「酷炫文化成長營」
協會兒童方案專員 李丹鳳
今年暑假,本協會首度舉辦「酷炫文化成長營」活動,邀請三重與蘆洲地區就讀於國小階段的新移民第二代小朋友來參加,意外獲得許多家長的支持,報名人數高達六十幾人,最後在人力吃緊的狀況下,還是維持原訂40位的小朋友參與營隊活動。
在活動過程,我們看到許多小朋友都會畫媽媽母國的國旗、會簡單說媽媽的母語、會唱媽媽母國兒歌…。
尤其在泰國籍媽媽~珮綺的帶領下,我們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潑水節活動:看到大部份媽媽不是泰國籍的小朋友都能專注的聽取珮綺介紹泰國怎麼過潑水節、學會說簡單的泰語,也跟著珮綺跳泰國舞和模擬進行潑水節的祈福儀式…,十分有趣!
在台灣,有愈來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爸爸媽媽為台灣社會帶來豐富的多元文化素材:讓我們可以吃到不同的美食、聽不一樣的音樂、說各國的語言...,甚至是可以玩不同國家的遊戲!透過這次的活動,我們除了期待小朋友能認識自己爸爸媽媽的文化以外,也希望小朋友們秉著「認識多元文化從自己做起」的理念,讓我們也藉機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以成為台灣推廣多元文化的小尖兵!(潑水節儀式的最後是祈福,每個人都誠心誠意在祈禱著)

電子報--季刊

http://enews.url.com.tw/tifa1105.shtml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季刊電子檔出爐!我們採用電子報的方式發送,歡迎大家訂閱。

2008年7月16日

大年初二回娘家







(本文作者為最右邊的主持人:秋柳)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成立已經快兩年了,每年過年都有辦回娘家的活動,為了讓外籍姊妹在台灣有一個回娘家的感覺。外籍姊妹過年可以回娘家的人不多,沒辦法回家的人可以回到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娘家,這裡有陪讀老師可以當妳媽媽或者爸爸可以讓妳抱抱,也有紅包和小禮物可以拿喔!還有很精彩的活動,像是玩遊戲、老公们跳的康康舞蹈,還有我跟其他外籍姊妹跳的傳統舞蹈,雖然我們不太會跳可是我们盡力帶來給大家歡樂。
每年過年時機票都漲價我都不敢回娘家,因為太貴了我沒辦法負擔,所以每年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辦的回娘家活動我都會去參加,讓我自己可以有在台灣的娘家。
回娘家的活動已經辦兩次,兩次我都當主持人,從來沒拿過麥克風在人家面前講話的我,都不知道怎麼樣當主持人,要怎樣說話;可是大家都支持鼓勵我要我多多學習,讓我很感動。記得那天很多外籍姊妹他們都帶來一人一道菜,有人帶家鄉菜、台灣菜、水果、飲料、素食,他們一起用餐吃得津津有味,而我忙東忙西不知道在忙甚麼,都沒好好吃東西,還有協會的工作人員也都忙翻了。總之,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帶給東南亞姐妹们很熱鬧的一個回娘家活動,讓大家有難忘的一天。

2008年7月11日

970527駐外館參訪

外交部與菲律賓、印尼、泰國、北越、南越的駐外館輔導人員,另外還有菲律賓的天主教組織與越南婦女會

緬甸籍姊妹,正說著自己嫁來台的歷程是多麼辛苦!我們政府應該更看到面談機制對想結婚的國際家庭帶來的打擾

一對經歷千辛萬苦的情侶終成眷屬


結婚真不容易 我與台灣藉男友戀愛一年多 有一天我們兩決定結婚成為夫妻 於是我與他定於公元2006年12月15日在曼谷公證結婚.

接著就到曼谷的台辦處辦理結婚文件驗證及申請赴台居留簽證,當時我媽媽也跟我們一起到台辦事處的9號櫃台簽名同意我和我老公在一起,可是就從這一天開始問題就開始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 第一次面談日期是在2007年的一月份哪一天我已經模糊了, 當時第一次面談的那位面談官就故意刁難不讓我們過關,當接到面談不過關的通知以後,我就立即到台辦事處9號櫃台問我們為何原因不過關,9號櫃台回答我說原因不對外公開, 於是第一面談就這樣不過關了,可是台辦事處規定要等45天次之後才能申請第二次面談,45天後,當老公接到同意申請再次面談時,我們又立即台辦事處的9號窗口預約第二次面談,第二面談是在2007年3月8號,這次台辦事處又說,因為我們沒有付我爸爸死亡時的墓碑照片,所以沒辦法讓我通過面談,於是我又打電話回緬甸叫我哥哥寄爸爸過世時的墓碑照片,因為緬甸交通不便,好像2個禮拜後我才拿到爸爸過世時的照片,收到照片後我就立即補交照片, 台辦事處又說 照片看不清楚死亡的日期,還是不能讓我通過面談,雖然墓碑的照片上看不清楚過世日期但可以看到墓碑上爸爸的名字,還有孝男孝女的名字,還有另外一張更可以看到我和我哥姐妹們穿著白色的孝服在爸爸墓碑前祭拜的情形,這樣也不行,真是百般刁難,無理要求.因為當時爸爸過世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我們結婚的時候需要用到他過世時照片上的死亡日期,所以當時我沒並沒特意拍下,況且這個地球上有哪個國家規定結婚要交出爸爸過世的照片,結婚是件喜事,幹麻要提起傷心往事呢?最另我難過的是,我已經交了死亡證驗證過的文件,癌症死亡,死亡日期與時間都註在死亡證文件上了,這樣還不行,沒有爸爸的女兒結婚就不定要被官員這樣欺負嗎?我沒有爸爸參加自己的婚禮已經夠悲傷了!就不能同情一下我的感受嗎?更氣的是辦理赴台居留的流程10項裡並沒有這項需交死亡時照片的要求,台辦事處也沒有事先通知,讓我措手不及, 路程又遙遠 緬甸鄉下交通又不便, 而我住泰國的簽證有限, 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 於是我和我老公就寫了一封關於爸爸過世的切結保證書懇求9號櫃台交上去! 我搞不懂的是,台灣不是注重人權嗎?我們在駐泰國台辦事處受到如此的對待,這就是台灣所謂的人權嗎?就是只兩個人相愛辦理結婚手續而已,需要花上數個月的時間,還要被駐泰台辦處的官員把我們像犯人般對待,難道兩個相愛而結婚也有罪嗎?還好老天不負有心人,切結保證書交了以後我們就通過了! 終於告一段落了.

2007年3月底,我終於拿到台灣居留簽證了, 有誰會知道這張居留簽證的背後隱藏著我的多少的淚水.辛酸.無奈.無助! 想不到兩個人因相愛而結婚, 竟然要花費數個月的時間與心力!老公為了跟我結婚,丟下自己的工廠,數月內台灣與泰國來來回回, 因此流失許多客戶,造成日後的損失,更是嚴重.這些點點滴滴是旁人無法了解的.
2007年4月2號, 這天我終於踏上台灣的土地,到台後這一年來還算順利,希望以後的日子裡還能這麼順利.不要再有不合理的要求與刁難.因為相愛是無罪的!

2008年6月2日

20080427勞動記者會新聞稿

20080427國際家協新聞稿
五一勞動節 關懷新底層勞動者
正視移民婦女的五大勞動困境

在五月一日勞動節前夕,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公佈了移民婦女勞動處境的問卷調查,同時特別製作了二十餘幅「移民婦女百工圖」,讓移民婦女的勞動影像,清晰躍然地呈現在台灣社會面前,勤奮勞動的移民婦女儼然成為台灣勞動市場上的新生力軍。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以行動劇揭開了記者會的序幕,兩位外籍配偶陳氏秋柳跟阮氏幸源以親身經歷演出尋找工作所遭遇的歧視,「你是外籍的,我們不用你」、「外籍的,會做這個嗎?」…..演來一度觸及姐妹們的經驗,委屈中來不禁淚流,現場外籍配偶紛紛拭淚。 根據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調查,發現移民婦女因為語言、種族弱勢,往往遭遇到嚴重的就業歧視;即便是進入了職場,也身受低劣的勞動條件之苦。原生的「外籍」血緣以及維持夫家生計的迫切需要,「勤奮移民婦女」的背後,往往是他們屈就低於勞動基準工作的事實。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調查結果,發現多數移民婦女從事餐飲業、家事清掃幫傭以及小外包廠等行業,都處於非正式經濟部門或是處於正式經濟部門的邊緣勞動位置,調查揭露了移民婦女在勞動市場上普遍遇到的困境與歧視,移民婦女已經成為台灣「新的底層勞動者」。

移民婦女求職被拒 連台灣老公也為老婆叫屈
在台灣,維持一個家庭的經濟壓力,不斷擠壓著這些「國際家庭」。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雙薪家庭,對於國際家庭而言更是必須如此,以求生存。這也使得這些移民婦女們除了傳統家務勞動、生養小孩之外,更逃脫不了儘速進入職場的壓力。一群娶移民婦女的「台灣老公」們,特別站出來為他們的牽手說話。他們說自己妻子幫忙養家照顧小孩,有的老公失業,外籍妻子儼然成為家中經濟的重要支柱;對於老婆在工作中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對待,更是看在眼裡。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常務監事楊金德說,自己的老婆求職屢遭拒絕,因為老闆不知道可以聘請外籍配偶;後來好不容易任職紡織業工廠擔任論件計酬的作業員,卻發現台灣同事做簡單易做的,領班卻把深色難做、價錢又差的毛衣分配給自己的老婆!他大大為自己的老婆叫屈!! 職場上的同工不同酬還有就業歧視,成為移民婦女普遍遭遇的處境。
移民婦女的三大現象 五大勞動困境
根據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發出七十五份問卷的訪談調查,發現在勞動市場上的移民婦女有三大普遍現象
1. 21歲至30歲的勞動婦女就佔了64%。都屬於青壯年,是年 輕的勞動力。
2. 有將近36%的移民婦女從事餐飲服務業,30%的移民婦女在工廠從事製造業部門之工作。
3. 她們幾乎都是「新台灣之子」的母親,是養家的外籍媽媽。
這些移民婦女在勞動市場上遭遇到的五大困境則分別是:
1. 沒有勞保:有72%的移民婦女沒有勞工保險,背負雇主 節省勞動成本的結果。
2. 沒有加班費:有68%的移民婦女即便超時工作也沒有加 班費。超時加班領有加班費的婦女,也僅有14%領有合乎 勞動基準法規定的加班費,她們多半從事製造業。
3. 就業歧視:雇主有意或者是無意(不知道東南亞籍配偶無 需另外申請工作証即可工作)使用「請外籍的要申請工作 証」、「你沒身分証」、「你操越南口音、我不要 用你」拒絕移民婦女求職。 4. 從事特殊的、零碎的工作時段:在高雄,超過一半的移 民婦女從事零碎的部份工時工作,她們多在餐飲服務 業;這種現象在北部亦然,北部更發現許多移民婦女所從 事的工作是下午三點至凌晨兩點的特殊班表。這樣的工 時現象使得移民婦女得以兼顧育兒,但為了賺取足夠的收 入,往往也被迫身兼二職。
5. 低薪資:據調查統計,有57%的移民婦女「月總收入」 高於基本工資17280元,除了極少數移民婦女可以進入政 府部門或民間社團的通譯工作得以得到合理薪資;多數移 民婦女必須依賴超時工作來取得高於基本工資的收入。
在移民婦女紛紛進入勞動市場的事實下,這些「新台灣人」的移民婦女所承受的多重歧視與辛酸,應該被台灣社會正視。移民婦女的特殊移民身分,往往使得居留身分影響到其工作權益,不論是東南亞籍配偶或是大陸配偶的相關規定又有不同,這些就業資訊,往往使得雇主搞不清楚,為免觸法而選擇不僱用移民婦女。還有,多數移民婦女因為不懂台灣勞動法令,常常是老板說了就算,甚至有的還會簽下不利於己的勞動契約!


因此,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呼籲:
1. 勞委會以及內政部移民署必須加強宣導雇主及移民婦女認識移民工作、勞動權益等相關規定與保障。
2. 正視移民婦女的勞動權益,勞動基準法必須一體適用所有勞動者。
3. 要求勞委會及地方勞政機關,強制落實勞動基準法的各項攸關工時、薪資等勞工權益保障。為了協助移民婦女解決職場上的各種疑難雜症,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特別於南北辦公室各設立專線電話,提供移民婦女勞動權益的諮詢服務。
勞動權益專線諮詢 (台北)02-2280-9500 (高雄)07-767-5462

台北市觀音線--不同場域的助人實踐(國際視野、跨國婚姻)








助人心得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監事 陳氏秋柳
許多人從遙遠地嫁來台灣,有人運氣好遇到好的家庭,有的比嫁在自己的家鄉還不好,其實不管在哪裡都有好有壞。
我看到一些姊妹遇到的遭遇,我心裡有一點難過,在世界上為什麼都一樣是人,不好好互相對待。
前幾天我陪一個同鄉到戶政事務所簽離婚證書,我心裡這個老公很可憐,他花不少錢才能娶到老婆短短3~4個月就要離婚,還要花錢辦離婚證書,一個很省的人一毛錢都不敢花,轉眼幾個月就花很多的心血他一定很難過,感情和錢都離他而去。
我也替這位同鄉難過,她為家庭可以改善生活決定嫁來台灣,在台灣孤單一個人也想依靠老公,可是個性不合、適應困難,他們才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其實不管哪裡賺錢都一樣困難辛苦,所以每個人都看錢很重要一部份,也許這樣,老公一毛一毛錢存下來才能娶到老婆,所以有一部份的人他們想法不是娶老婆,是買來的,他們的心會怕,我老婆、我媳婦一聲不響就跑了,他們感情和錢就這樣走了,變成是一個不信任對方,他們要就是要乖聽話生孩子做家事。
很多外籍為了家庭嫁來台灣,很陌生也很沒有安全感的一個地方,開始新的生活,在他們的心裡,希望遇到好先生,自己能賺一點錢幫困難的娘家。(他們老公也許花很多錢娶她們,可是他們沒拿到什麼錢)
可是過來跟他們想像可能不太一樣,還沒適應這裡的環境,不要說到可以出去賺一點幫娘家,就會聽到趕快生小孩。
有的嫁狗隨狗,有的靠他的想法走,才有離婚兩個字或著人家常常說她們偷跑了。
嫁來台灣離婚或偷跑,如果沒生小孩她為了家庭嫁來台灣,不可能兩手空空回去,有小孩的話他更想留在台灣,這樣的話可以看到小孩,也可以賺一點。
以後有些人想留在台灣,還些人會想帶孩子回到家鄉,才能有一點錢養小孩或自己。 如果夫妻倆一唱一和互相幫忙,就不會有偷跑還是離婚兩個字。

社會行動--勞工團體聯合清算






勞工團體聯合清算民進黨罄竹難書




勞工團體對「自由港條例修正案」、「桃園機場特區條例的立場」 馬上挺財團?愛台變害台!

2008年5月26日

我要捐款

捐款帳號: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
銀行代號:華南銀行008
帳號:三重分行 161-10-017-872-0

若需開立捐款收據,請來電或寄E-mail告知聯絡方式
電話:
北部(02)2977-8015
南部(07)767-5462
E-mail:
tifa1105@gmail.com


 感謝聯勸提供資源,協助本會發展移民活動課程www.unitedway.org.tw 

2008年5月19日

相關新聞--20080427勞動記者會


移民婦女就業 常因身分遭歧視與拒絕
中央社  
泰國嫁來台灣十三年的移民婦女佩綺,小孩幼稚園後,想找工作補貼家用,路過一家工廠問有沒有缺人,沒想到老闆娘先問她是不是「外籍」,接著就說「我們不要請外籍新娘」,讓佩綺眼淚差點奪眶而出。類似的例子經常在台灣上演。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上午公布移民婦女勞動處境調查結果,發現移民婦女在勞動市場遭遇到沒有勞保、沒有加班費、就業歧視、從事特殊零碎的工作時段及低薪資五大困境,移民婦女已成「新的底層勞動者」,呼籲政府加強宣導雇主與移民婦女認識勞動權益及落實勞基法保障。
 佩綺說,雖然她們外籍配偶講話會有腔調,不能跟台灣人比,但工作上應該要給她們一點機會,試試看她們的能力,如果真的能力不夠,老闆不用她們,那她們也沒話說,但不要因為是外籍就不用她們。
 國際老公俱樂部召集人楊金德說,自己的太太十一年前從泰國來台灣,當時外籍配偶工作需申請,於是透過自己任職紡織廠的公司老闆向勞委會申請可以工作,但老闆剛開始僅僅願意給日薪四百元,還要扣掉伙食費,且沒勞保,比外勞還不如,被嚴重剝削。
 他表示,後來和老闆商量改為論件計酬,卻發現紡織廠領班把深色難做、價錢又差的毛衣分配給自己的太太做,移民婦女到現在仍常遭遇許多就業歧視。
 來自越南的阮范秋香嫁來台灣後,第二天即跟隨丈夫出去從事粗重的廢物五金回收工作,她說,剛開始常出錯,別人常取笑她,也不太願意教她,後來靠著自己努力學習,才在工作上獲得認同。
 阮范秋香表示,希望新政府上台後,能幫幫外籍配偶與外勞的工作權益,不要再分彼此、你我,大家一樣都是人。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執行長張育華說,多數移民婦女從事餐飲業、家事清掃幫傭及小外包廠等行業,都處於非正式經濟部門或正式經濟部門的邊緣勞動位置,且要重新學習語言等許多新事物,親友支持系統也薄弱,成為「新底層勞動者」,亟需各界正視與關懷。
 她表示,為協助移民婦女解決職場上遭遇的問題,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特別在南、北辦公室設勞動權益諮詢專線:台北 (02)22809500,高雄(07)7675462,移民婦女可多利用。
Monday, April 28, 2008
Immigrant women describe plights
The China Post news staff TAIPEI, -- Most working women who have immigrated from Southeast Asia are plagued by five major plights, including job discrimination, having to work multiple jobs, no labor insurance, no overtime pay and low wages, according to findings of a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Taiwan International Family Association(TIFA).
The TIFA conducted one-on-one interviews with 75 Southeast Asian women married to Taiwanese residents, between February and April.
Although Southeast Asian spouses of Taiwanese citizens do not require a work permit, TIFA found that local employers often refuse to hire immigrant women as they lack a work permit or national ID card, or that they speak poor Chinese.
"We speak Chinese with an accent, but we deserve an opportunity to demonstrate our working ability," said Yeh Pei-chi, a Thai woman who married a Taiwanese citizen 13 years ago. "If we are proven incapable, then don't hire us, but don't refuse to hire us simply because we are foreigners," Yeh said.
She recalled that she was once rejected by a factory employer who told her that "we don't hire foreign spouses," a common example of job discrimination experienced by many female immigrant workers in .


The TIFA also found that 72 percent of the women interviewed do not have the labor insurance to which they are entitled, while 68 percent work overtime without overtime pay, said Wang Shu-chuan, executive secretary of the association. The association also observed that half of the immigrant women in the southern port city of Kaohsiung need to have multiple jobs to support their families, many of them working in restaurants or breakfast shops, she noted.
Wang called for greater attention to job discrimination and the predicaments faced by immigrant women in , saying hat the Council of Labor Affairs and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raise the awareness of immigrants' working rights and related rules among local employers and immigrants.
Chang Yu-hua, executive director of TIFA, described female immigrants in as "new low-level workers," as many of them work as restaurant staff, household maids, or small factory workers.
Immigrant women need to learn local languages and adapt to a new environment but do not have strong emotional support as they do not have many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in Taiwan, Chang added, urging the public to offer care and help. has more than 123,000 foreign spouses from , , , the and , as well as over 270,000 from , and South Korea.








2008年5月16日

親子活動--20080510母親節活動





(掌中戲互動教學)




(學員表演節目~台語班成員合唱「媽媽」結束。與三重市長、夫人合影)


(學員表演節目 ~中文班帶動唱「我們都是一家人」)


(中文班成員與三重市長、夫人合影)

【2008年5月10日】
〈疼惜咱三重埔ㄟ媳婦暨傳統藝術文化交流〉
台北縣三重市公所為慶祝母親節,特別邀請「西螺~新興閣」掌中戲至現場演出。當天參與的姊妹有週一台語班、週三中文班、週三駕照班、週五中文班的學員與家人,看完〈孫悟空大戰白骨精〉的演出之後,由團長鍾任樑親自教學如何操作掌中戲,姊妹們玩得十分開心。

掌中戲互動教學結束後,緊接著是大聲公活動,看看誰的聲音最大聲,許多小孩與姊妹們上台,用自己母國的語言說出〈媽媽我愛您,母親節快樂〉,場面非常熱絡。接著表演的時刻來臨,各班的學員分別上台演出,先是台語班的學員,唱出〈媽媽〉~ 一支針一條線 用心計較甲阮晟…;接著為週五中文班與週三駕照班學員的帶動唱〈我們都是一家人〉,市長還邀請從南非嫁來的路依莎一塊上台帶動唱;最後一個表演是週三中文班的歌唱演出。最後一個活動是感性時間〈寫下對媽媽的話〉,由緬甸嫁來的姊妹唸出對媽媽的思念與愛,話語間觸動人心,活動在這份感動時刻劃上了句點。

2008年5月12日

入出國及移民署

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LawList1.asp?NodeID=271
入出國移民署法規之連結

勞動法律相關連結

1、http://laws.cla.gov.tw/Chi/FLAW/FLAWQRY01-1.asp 勞委會~勞工法律
2、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N0030001 
  全國法規~勞基法

外籍配偶中的少數民族4~李鑾媽媽的消息

【喜上加喜:mi~a[1]回來了】

因為懷孕的關係,李鑾暫時停掉識字班的課程,我們只能偶爾打打電話關心一下她的近況,才知道李鑾說上上週她已經找到媽媽了﹝95.04.17﹞!這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們也都開心不已。

這幾年,李鑾即使尋母多年毫無下文,甚至台、柬算命的都說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因為自己的夢境﹝夢到媽媽很瘦﹞,對他人的說法始終半信半疑;李鑾的媽媽則也因為做夢,而從泰國回到柬埔寨,現在與姊姊同住。果然是母女連心、心心相繫!

李鑾的媽媽當然是迫不及待的想看到李鑾,可愛的李鑾面對思念女兒的媽媽,俏皮地說:「人家等妳等了二十幾年,妳不能等人家一年嘛」。因為她正忙於準備申請身分證的手續,只要通過面談、拿到身分證,就是他們母女團聚的時刻了。

相信十七年後和李鑾重逢的媽媽,會看見自己女兒生活的現況,會欣賞李鑾自己對生命的抉擇與安排,即使有很多的不捨與思念……,就像當年的阿嬤一樣。

--------------------------------------------------------------------------------






[1] 柬埔寨語,媽媽的意思。

外籍配偶中的少數民族3~李鑾與柳川的故事

【台灣的有緣人:柳川】

李鑾與柳川
李鑾的 先生--柳川,在他前 任 太太離開後的六、七年,發現自己和前妻所生的三個女兒都會漸漸出嫁,最後終會只剩下他一個人,因此萌生再娶的念頭。於是柳川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看報紙打電話找到了一位介紹人﹝師父﹞,帶他去越南,會選重中李鑾則全是師父的眼光和推薦,所以柳川至今都很感謝師父的安排。柳川對未來一半的期待,有著具體而清楚的條件──要能跟著他吃素,然後他也跟對方表明他自己的家庭狀況﹝包括年齡、再婚、有小孩、工作、信仰等﹞。李鑾可以接受,就結下了這段良緣。

柳川的年紀雖然大李鑾不少,卻是個實在又疼老婆的丈夫。他很能體會一個人遠嫁到台灣、人生地不熟的辛苦,所以他認為,結婚前就應該把自己一切的狀況,誠實告訴對方,免得對方來到台灣以後覺得被騙,心理不好受;再則夫妻間的相處之道,就是不要把她綁的太緊,不讓她跟外界接觸,否則對方很容易會因為情緒不好而想逃跑。

柳川還舉了一個親身經歷來舉證他的論點:當初跟他一起去越南的另一個男的,就因為沒跟女方說清楚男方腦袋有些問題、婆婆賣菜家裡很辛苦、婆婆又不准她跟外界聯繫﹝當初柳川就跟他們要電話,想說那女的跟李鑾一樣來自柬埔寨,以後她倆私下可以相照應,但那婆婆沒答應﹞,結果後來那柬埔寨女孩來台灣沒多久就跑掉了……

【台灣的家庭生活】

李鑾剛嫁來台灣,最大的困難是「語言」,當時柳川要上班,李鑾一人在家也不敢用火(她老家是燒材火的),所以中午就由柳川的女兒送便當給她吃,晚上兩人則一起到外面用餐。就這樣一邊看電視、一邊叫柳川教她中文,才慢慢適應了台灣的生活……。每次連袂出席蘆荻社大的交流活動,都帶著一鍋的速食餐與大家分享,因為老公吃全素,李鑾決心跟著老公茹素,並且用心研究素食的烹飪方式,現在她早已燒了一手好素菜。看的出來夫妻倆感情挺不錯的,與我們工作人員交談過程中,偶有眉目傳情的眼神交會!問他們現在會為什麼事吵架?

柳川直言:「沒有!」

李鑾吐槽:「男生!」

才知,柳川還是很希望李鑾為他生一個男生好傳宗接代。

李鑾嫁來台灣已經四年,現在有一個長得極像李鑾的女兒(今年三歲),平時李鑾在家帶女兒,將家裡打掃的一塵不染、窗明几淨。每星期一、五晚上,李鑾由老公陪伴到蘆荻社大上識字課。最近更在蘆洲光華路設一個綿綿冰攤,於每天下午時間顧攤,晚上則回家煮飯等老公回來吃飯,一家三口過著平實的生活。

台灣的生活對李鑾來說很踏實,也很安定,而這麼踏實安定的生活,是李鑾與老公相互攜手共同經營努力而來。如今她也懷孕四個月,而且知道是懷男的,自己喜獲麟兒,也終於一圓老公的心願!

我在他們夫妻身上看見關係中相互理解、支持和願意付出的濃密之情。

外籍配偶中的少數民族2~柬埔寨李鑾的故事

【李鑾的父母】

李鑾的父親是越南軍人,當年隨著越南軍隊攻打柬埔寨,在柬埔寨當醫生,因而認識了李鑾的母親,婚後就留在柬埔寨生活,育有二女,李鑾是么女。在李鑾出生不久後,戰爭發生,有人勸她爸爸趕快回越南,他不肯,後來就被抓走、被殺死。

隨後李鑾的媽媽為了生活往返於泰國、柬埔寨兩國之間,靠從事跑單幫的工作;單親女人在柬埔寨的日子並不好過,鄰居又常閒言閒語、講東講西,李鑾說:「爸爸死後,留下很多錢,媽媽就把錢拿去幫助別人,後來錢都花光,村子裡的人開始誤會媽媽和別人在一起,阿嬤沒讀什麼書,容易相信別人的閒話,就開始罵媽媽,也會跟我們說媽媽的壞話,當時我們年紀小,什麼也不懂,如果是現在就絕對不會讓媽媽離開我們。」李鑾的媽媽,一氣之下,在1989年、李鑾13歲的時候,就離家出走,去了泰國沒再回來,李鑾兩姊妹從此跟著阿公、阿嬤一起種田過生活。

【自己決定遠嫁台灣】

嫁來台灣之前,李鑾在柬埔寨紡織廠工作,也曾自己開雜貨店賣東西,但因為鄰居和朋友的賒帳,結果開店不賺反賠,最後只好把雜貨店收起來。李鑾覺得阿公、阿嬤已老邁(阿公現年77歲,阿嬤76歲),而自己在柬埔寨除了種田之外,無法還有其他什麼發展,加上鄰居對李鑾的出身、對媽媽負面的評價,讓自己很難被其他人認同,李鑾興起遠嫁外國、另尋生活發展的念頭。

李鑾將自己的想法跟阿公、阿嬤及姊姊講,阿公及姊姊可以接受李鑾的選擇,但阿嬤、舅舅、舅媽則不贊同,因為實在捨不得李鑾嫁那麼遠,再則嫁那麼遠若嫁得不好怎麼辦呢?李鑾一而再地向他們遊說,李鑾告訴阿嬤不管嫁給誰,若能嫁得好,就是一年能給家裡一、二佰美元,都是可以讓家裡生活好一點,尤其阿公、阿嬤這麼年老了;後來阿嬤才不再堅持…。

外籍配偶中的少數民族~來自柬埔寨的李鑾

外籍配偶中的少數民族

~來自柬埔寨的李鑾

【思念母親的女兒】

李鑾是我們蘆荻識字班唯一一位來自柬埔寨的外籍姊妹,在班上,她的識字能力挺好,多數時候卻是個寡言安靜的女孩。一次小團體分享,問她為何在班上不太說話?也很少找人攀談?她輕輕地表示,只有她一個人來自柬埔寨,在台灣常常擔心別人會瞧不起她;班上去年年底課堂上,讓姊妹練習寫賀卡寄給母國的家人,李鑾看著卡片、遲遲未動筆,往前一問,她淡淡地說:「我想寫給我媽媽,可是她收不到。」眼淚也不覺悄然落下……。鼓勵她娓娓道來她媽媽失散的故事,我們也共同完成了當天的課堂習作「一封寄不出去的信」,這封信也讓我對她的寡言又多了一分理解和認識。

==========================




【一封寄不出去的信】

媽媽:

我真的很想念妳!想寫一封信給妳,可是不知道妳在哪裡?

這幾年,我和姊姊一直不放棄在找媽媽,找了好多年都找不到,有人說媽媽死了,有人說媽媽還在,我們也不知道哪一個是真的?有人說媽媽去了泰國,我們就委託住在泰國的阿姑去找也找不到,還聽人說媽媽可能在柬埔寨和泰國的邊界當醫生、幫人接生(助產師),不過我們也去找,還是找不到。

我來台灣後比較沒辦法找媽媽,我先生會陪我去問算命的,也一樣,有人說媽媽不在了、有人說媽媽還在。我們還去廟裡問過神明,有一次去八里的一間廟,我帶著女兒跪在地上,先生陪著我們一起去擲爻,我們就說:「如果媽媽還在,請給我們三個聖爻。」第一次我們擲出「聖爻」、第二次我們又擲出「聖爻」、第三次擲出「笑爻」,這時候我身上的一條紫色項鍊,居然掉在地上,斷成三塊!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到底媽媽還在不在呢?我不知道,但我心中還是抱著希望……

想想今年我已經30歲了,距離媽媽離開我的時候已過了17年,媽媽現在應該已經58歲左右了,媽媽年輕時漂亮、活潑,喜歡幫助窮人。雖然算命的說我和媽媽沒緣分,但我還是真的好想能夠見媽媽一面…

媽媽這封寄不出去的信,好希望有一天妳可以看到,讓我能和妳相見。

想念妳的女兒李鑾敬上94.12.21

=================

親愛的老婆~謝敏雄

親愛的老婆 謝敏雄

我能與我的太太,在越南結婚,也算是我的”緣分”吧!

因為今年是已有33.34歲了,也算是超過了適婚的年齡了。而我的爸爸就希望我能快一點結婚,生一個胖Baby...因為我爸爸說-今年是”孤鑾年”,是不太適宜嫁娶的…(聽說比較會吵架,意見不合…等等),就去年年底帶我去越南結婚….

說也是真的很快,我是經由”婚姻仲介”公司的介紹,在短短的5、6天裏,相親、訂婚、結婚、拍婚紗照片…真的是好多好多…..真的是好快,快的有一點點的”慌忙”,手足無措,但也是如此就決定了我一生的婚姻大事….

也或許是前輩子就注定了,我與我的太太,在今生就應是一對夫妻吧!從一開始,素昧平生相識過的人,到現在,已是決定要相互攜手相伴一生的”枕邊人”,真的,就好像是老一輩的人,所謂的「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是不相識的」不是嗎?

(p.s.:因為台灣相距越南,真的是有千里遙遠呢?)

今天,既然已是結婚了,而太太是越南地區的人,在台灣的種種生活習慣上、飲食上、語言上…等,總是會格格不入、不太習慣….

但是,我是做她先生的人,一定要去用心、耐心的教養自己的太太,快一點習慣台灣的生活習性。

娶老婆是要回來疼的不是嗎?不應是前一陣子、電視上所說的有一位越南新娘,嫁來台灣時是5、60公斤,而被她先生欺負到只剩下現在的40餘公斤,如此,先生的行為,可行嗎?

老婆應當是我們一輩子中,只能相依為命的終生伴侶,有困難是要相互的扶持一生,而有歡笑,應是互相分享著快樂…不應只為了某一方的私利,就去”利用”對方,真的如此的做為是不好的,自覺有如此行為的人,就應”馬上”的改善方法。

真心、真意的好好的愛自己”親愛”的老婆….

敏雄和黃鶯的故事4~夫妻間互相扶持,打拼未來

【夫妻間互相扶持,打拼未來】

敏雄和黃鶯

敏雄也有自己一套的放風箏哲學,除了認為自己和家人要好好對待遠嫁來臺的老婆外,也要協助老婆適應臺灣的生活,體諒老婆想家的難過和孤單,給予她支持及信任,也給對方自由的空間。而非一味的擔心而嚴密控管老婆的行蹤,是否出外工作…等等的。

除了黃鶯學習中文外,敏雄也努力學習越南語,希望可以拉近和越南家人的距離,雖然偶爾會因為口音的誤差造成笑話或聽不懂的情形發生,讓越南爸爸媽媽一聽到他講越南話就會笑出來,但黃鶯爸爸看到臺灣女婿回家住就很開心,也會特別提醒料理時不要加太重口味的調味料,擔心他會吃不合胃口。

雖然黃鶯有出外工作,但收入如何運用都是她自己的自由。敏雄知道夫妻間就是要互相幫忙,也要幫忙照料臺灣和越南的兩個家庭,若想要計算利益太清楚的話,婚姻生活是無法圓滿的。

剛結婚時,越南的家在村子裡已經還算不錯,是水泥房的建築,西寧省的地勢高,也沒有淹水問題,也沒有地震。但黃鶯和敏雄還是希望能盡力提供爸媽較舒適的環境,讓爸媽可以享享清福、安養天年,他們也比較安心。雖然越南家裡的經濟負擔不重,但因為長期務農,早起勞動,所以越南媽媽的身體情況不是很好,身體的功能也老化的較快,所以黃鶯也都一直很擔心媽媽的身體。黃鶯也是在自己當了媽媽之後,更明白媽媽照顧小孩的心情。

有一次他們夫妻倆把五個多月大的兒子帶回越南,一起探望爸媽時,黃鶯知道媽媽會想她,所以就先把孩子留在越南給媽媽照顧,讓媽媽有孫子的陪伴,心情比較開心,身體也會比較好,兩夫妻就在臺灣努力打拼工作,多存些錢。兒子在越南滿一週歲的時候,越南爸爸還開心的請客兩桌,照片裡露出滿滿的幸福笑容。後來兒子一歲多了,他們才再把小孩帶回臺灣來。

現在夫妻倆除了努力存錢買下第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外,對於未來,他們也樂意讓兒子學習中文、英文或是越南語,這樣,在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兒子會具備競爭力及多元文化的能力,有機會可以跨國尋找生命更好發展的可能。

敏雄和黃鶯的故事3~命中註定

【命中註定】

敏雄和黃鶯

黃鶯結婚的時候20歲,其實20歲在越南已經是適婚年齡了。黃鶯的爸媽是務農人家,除了種田外,還有種檸檬,而她排行老大,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她在越南讀到12年級,雖然高中沒畢業,但已經算是不錯的教育程度。

一開始也是爸爸叫黃鶯去相親的,爸爸的想法是認為若黃鶯選擇嫁本地人(無論是附近或隔壁省的人),生活都會很辛苦,再怎麼嫁也是種田的人生,倒不如往(國)外嫁比較有出路,生活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發展,黃鶯也認同。

嫁來台後,黃鶯才跟敏雄開玩笑說,其實在爸爸跟他商量相親嫁到外國之前,她曾經在越南和朋友去算命-姻緣。算命師告訴她說,未來她會嫁很遠的地方,而且還指名說那地方叫「臺灣」。還說她以後會生兩個小孩,一男一女,黃鶯當時不以為意,後來來臺後,才想起這一段算命的插曲。

黃鶯會選擇嫁給敏雄,嫁來台灣,也是經過自己的想法考慮做下的選擇。老公是第三位聊過的人,她才確定是自己要嫁的對象。黃鶯有自己的想法和標準:「未來老公的年紀一定要比爸爸小」,而爸爸才45歲,所以先前她也已經拒絕了一位臺灣人和一位韓國人。

敏雄和黃鶯的故事2~男女雙方都有選擇權的相親過程

【男女雙方都有選擇權的相親過程】

一開始,仲介幫敏雄和爸爸安排住在一處民宅,相親排定兩三天,一天從早到晚就大概看了一百多個女生。仲介會騎車載外偶姊妹來化妝打扮,也會借她們漂亮的旗袍。一次安排五個女生,若不喜歡就全走;若對女生感覺不錯的,女生就先在一旁留下來再進一步聊天。

大家以為只有男生有選擇權嗎?敏雄說,其實女生也可以選擇,也有否定權的。聊天的時候,翻譯人員會問男女雙方有沒有問題想問對方的?男女雙方都可以提問,也可以拒絕。

當時,敏雄只問黃鶯一個問題:「嫁來臺灣後願意出外工作嗎?」因為他覺得現今一般都是雙薪家庭,一個家不能只靠老公養,而是要兩個人一起努力賺錢過生活的,而且女方自己賺錢也有獨立的能力。黃鶯回答說隨老公的意思,如果需要工作她就去工作,不然有小孩以後就在家裡照顧小孩。

翻譯人員也會問女方:「這位帥帥先生覺得你不錯,選你當老婆好不好,那你願不願意留下來?」也有女生回絕了。翻譯人員也會補充說明老婆娘家是位在越南的哪裡?距離多遠?像有的外偶姊妹家的路程,從胡志明市出發就要坐車達五個小時,再坐船兩個小時,再騎車一個小時,走溪半個小時的路程也都有,就要看老公能不能接受,雙方再看合意不合意?

敏雄和黃鶯的故事1~跨海娶親

千里姻緣一線牽
~敏雄和黃鶯的故事



【跨海娶親】

因緣際會,因為敏雄的爸爸在越南當地有投資養魚的事業,臺越兩地兩頭跑,對越南也較熟,所以爸爸向敏雄提議了~有沒有考慮娶越南的女孩子當老婆。那一年,敏雄32歲。

對於爸爸的提議,敏雄想著若在臺灣要交到可以談論婚嫁的女友,至少要半年以上,也有可能要花費三、四年或四、五年都還在交往,而且基本上臺灣人還是免不了會比較,比較男孩子有沒有錢?有沒有房子?有沒有車子?開的車又是什麼廠牌。問題是以現在一般的勞工階級而言,有「厝」有房子的人也不多呀。三十幾歲的人了,他也想成家立業,找個未來的人生伴侶一起生活。

對於跨國結婚,敏雄和爸爸的看法都一樣,認為不管是與臺灣人結婚或是跨海結婚,有心最重要。娶哪裡都是其次,重要是雙方結婚的心態,都要認同把家庭照顧好比較重要。而常人擔憂跨國婚姻-雙方語言不通的困擾,敏雄認為語言是其次的問題,學就好了,就像老婆-黃鶯現在嫁來臺灣兩年多了,現在中文也已經非常的流利了。

除了當兵之外,這些跨國娶親的臺灣老公也都稱呼同時間前往東南亞娶親的男人和自己是「同梯」的。他認為老婆從那麼遠的地方嫁過來,就應該要好好的對待人家,兩個人婚後互相體諒,彼此扶持,經營好一個家庭。也特別提到心態問題最重要,把人娶來就是要當老婆,倆人扶持攜手走一輩子的人,而不是只是當賺錢的工作對待,所以家裡人要懂得體諒和相處,也要抱著尊重的心情一起生活。若婆婆打媳婦,或老公虐待老婆,要求一大堆的,沒有好好的對待人家,就真的留不住人也留不住心。

娶得賢妻來台灣 楊金德2

娶得賢妻來台灣

楊金德
【之二】

我,42年次的舊人類,我則自嘲「非人類」。16歲時即到毛衣針織廠從學徒做起,迄今一直做著最基層的操作員,不曾轉換職業,倒是換過不少工廠。有時是老闆不要我,有時是我休掉老闆,就像我休掉前妻。我與前妻結婚六年多後,她染上酒、賭,最後甚至夜不歸營,置家庭與小孩不顧,多年的屢勸無效之下,只好長痛不如短痛,走上最不願的離婚之路。我曾憤恨不平,我菸、酒、賭、毒等不良嗜好均不沾,努力工作又節儉,老天對我怎麼如此不公平?

還好,老天還是有眼睛的,數年後,祂補償了我,祂惠賜了我一個良妻;她­-怡君來自泰國東北偏遠鄉村的淳樸姑娘,雖然她適應力、學習速度、工作效率不是很好。但是肯學、認真、善良、脾氣溫和、無不良嗜好,是我求之不得、相遇恨晚的好伴侶。會娶到怡君得感謝她的表哥,MR˙伍泰。民國八十四年時,工廠的泰勞同事,他黝黑的皮膚,略帶令很多本地人害怕的臉孔下,有著一顆憨厚淳樸的心,除了會喝酒外,工作努力、誠實的個性使我信任他的介紹,他促成我和遠在泰 國的怡 君通信,並充當我倆的翻譯,我也努力跟他學習些許簡單的泰語。我 和怡 君經過八個多月的通信,並經過深思熟慮後,我隨他遠赴泰 國和怡 君結婚。

可是不管準備得如何周全,在一個文化迥異、語言不通的國度還是會發生些意想不到的事,經過多方奔走,總算一一排除。只是自己孤身在異地二十三天,心中難免懸念台灣三個年幼的孩子,加上當地電信不發達,無法常打電話回家,雖然離台前托舍弟代為照顧孩子生活,但是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地那種孤寂、掛心等複雜情緒可想而知。可是也因有這二十三天的煎熬,讓我更能體會怡君遠度重洋,隻身在台的孤單和思念親人的心情,那種經歷若非親身經驗,實在無法體會。

常在媒體上見到少數人凌虐外傭及外籍配偶的報導,令我心有戚戚焉,但這也更加讓我在有生之年要好好愛她、保護她的念頭。

有件事至今回想起來仍深感愧疚,結婚之初我好自私,只考慮自己年歲已大,怕工作不保(因為製造業已是黃昏業),怕無力再養個幼兒,而希望怡君不要生育,完全沒有考慮到她也有當媽媽的慾望。直到三年多前才讓她懷孕,現在我為當初的自私想法付出得加倍努力工作的代價。別人像我這個年紀應該含飴弄孫了,我卻含飴弄「女」,還真有點尷尬(常被較不熟的人問:你啥時候娶媳婦抱孫子啦?)。雖然如此,但只要看到小女兒成長帶來的喜悅,總讓我感到無限欣慰。小女兒 和怡 君一樣,有雙明亮清澈的大眼睛,頑皮、活潑,承襲著泰國民族的特性,喜歡音樂,聽到音樂會自然舞動起來,這樣的舉動常常惹得大家開心的跟著她跳舞。現在,我的生活物質雖不寬裕,但為了怡君及幼女,再苦我也會設法撐下去的。

怡君來台之初,有六年的時間和我同工廠工作,同部門的同事常把較不好做的工作丟給她,好做的大家搶著做,只因為是論件計酬。我覺得這有失公平,曾多次想廠方反應,但均不見改善。說穿了是把她當外勞看待,「歧視」二字罷了。我勸她要多忍耐,畢竟工作不好找,不識中文較吃虧。有些工廠看她是外籍的身分,儘管有工作許可證,為免麻煩乾脆不雇用。當 時怡 君曾一邊學中文一邊工作,但在十年前很少開辦此類課程,直到九十二年才進蘆荻社大上中文識字班,那時候她已懷有身孕,在蘆荻社大遇到多位熱心老師的教導。她生產坐月子時, 秋雨 老師還常燉補品給她吃,並教她育嬰方式,如母如姐的動作使她感受到在台灣她並不孤單,台灣還是有很多人充滿愛心,溫暖著來自異國的外籍配偶們的心,而不是處處充滿歧視及偏見的人。

我藉此篇幅感謝幫助過我及怡君的師長和朋友們,也期勉同樣來自南洋、大陸的國際家庭,發揮「自助人助」的精神,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我們,歧視最嚴重的往往來自家庭成員本身。今年九月五日晚上,我看到電視媒體專訪屏東一所新移民子女比率甚高的國小校長、老師,訪問的標題字幕是「外籍配偶之子女,隔代教養親子教育差,漸成教育隱憂」,接受訪問的一位女老師說:「班上有位學生告訴她,他不喜歡媽媽,他喜歡奶奶,我反問他:為什麼不喜歡媽媽?他回答:奶奶跟我說媽媽是壞人,她拿我們家的錢寄回去越南。」起初我對此報導沒什麼特別的感覺,稍後我愣了至少五分鐘才回過神來,因為我也是其中一份子,我疑惑了,心裡難過了起來…….

娶得賢妻來台灣 楊金德

娶得賢妻來台灣

楊金德






娶得賢妻來台灣,

本性善良我喜歡,

同甘共苦感情專,

不求發財求平安。

【之一】

十餘年前我結束了很不愉快的婚姻,直至七年多前因緣際會的經由公司泰籍同事介紹遠在泰國的表妹給我,當時我亦曾考慮到雙方社會文化、生活環境、語言溝通…等問題而內心掙扎要否赴泰國結婚。差不多有半年時間我努力的跟泰勞同事學泰語及了解他們的生活文化,大致上我發覺他們泰國東北部鄉下人很憨厚,況且是女方遠嫁來台灣,心裡該恐慌的是她不是我,於是我才鼓起勇氣赴泰國結婚。

婚前我採取了”慎之於始”的措施:

1. 岳父母要的聘金,婚俗費用全數照給,但聲明在先,婚後娘家不可向我藉口需索金錢財物,除非我主動視情況孝敬他們。

2. 太太來台之後我盡量幫他找工作,收入由她自行運用。但也要存一筆基金到50萬新台幣,我才肯跟他生兒育女。

上述兩點看似我很自私不近人情,卻是我得以保障雙方不為錢財撕破臉的方法。不可諱言當初雙方是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但是我們卻像倒吃甘蔗,感情越來越好。我的第一次婚姻談了幾年的戀愛才結婚卻不堪回首,兩相比較那又如何?

跌倒過一次,第二次走來我特別珍惜,我常想今天若反過來是我”嫁"到泰國去,我能適應嗎?答案是NO。所以自結婚初期她想家暗泣時我陪她、安慰她、鼓勵她、也要她一年回鄉省親一次,每週日要打電話回家報平安,七年多來我不曾罵過她一句重話,更不曾打過架。她也很善良無不良嗜好,與我同甘苦,雖然無大魚大肉,每天卻過的很滿足,如今我們育有一個八個月大的女兒,太太也進社區大學讀外籍配偶識字課程,努力的要做台灣新移民融入台灣社會,讓生活更加充實。

社會上有很多人對來自東南亞的越洋媳婦們存有歧視與偏見,更有不少的人很有愛心的幫助她們,對此現象我也曾安慰她說:這是每個國家社會常有的現象,都有善惡好壞之分,社會有如一面鏡子,就看你要看哪一面,反面是塗了水銀、什麼也看不到的醜陋面,正面則是可看到自己、也可以看到別人凝聚光線的光明面。我們只要安分守己、努力節儉、不求虛榮、好好經營家庭,對得起自己良心就好。

2008年5月6日

TIFA的服務項目

1.鼓勵外籍配偶參與識字與成長課程
2.透過活動與講座推廣新移民母國文化
3.協助需要諮詢諮商的國際家庭成員
4.投入及關心新移民權益的社會活動
5.發展國際家庭兒童的多元教育方案